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宮詹橋周漁璜留下的記憶
2015-04-17 
   
   

   宮詹橋以石頭為主料砌筑的建筑風(fēng)格,彰顯古人的造橋智慧。

   

   宮詹橋1997 年被貴陽市列入文物保護單位。

   

   宮詹橋古石碑。碑文隨歲月風(fēng)雨沖洗淡然難辨。
 
   橋,除了空間上的架連作用,因其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從時間概念上講,也架連起了現(xiàn)代人對古代人物的懷念和記憶。宮詹橋就是如此。這座始建于康熙年間的古橋,不僅為花溪蒙貢寨的村民們架連進出的交通要道,也是如今貴陽人懷念清代詩人周漁璜的記憶要點。

   思潛蒙貢宮詹橋

   尋找宮詹橋,過程頗有曲折。據(jù)記者查到的資料,宮詹橋在花溪區(qū)青巖鎮(zhèn)思潛村蒙貢寨。

   從貴陽主城區(qū),記者一行驅(qū)車前往,經(jīng)花溪到青巖,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路打聽,經(jīng)五六十公里到達思潛村,找到河流位置,卻只見鋼筋水泥的思潛橋。橋邊一位正在放牛飲水的村民告訴記者,宮詹橋在這一帶都被叫為蒙貢大橋,在蒙貢寨那邊。

   經(jīng)過村民指路,再行六七公里,一路前行,一座石拱橋就在眼前。橋頭位置立著石碑: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宮詹橋。立碑時間,1995年9月。石碑角上有破損,根部斷裂。

   和之前記者走訪的貴陽古橋一樣,宮詹橋也為石拱橋,三個圓弧橋洞,兩個橋墩兩邊分別為三角形,尖角向外,為普遍見的泄洪功能設(shè)計。橋身多處長著雜草,兩岸青山,橋下綠水,加上因水位低河床上顯出的巖石,宮詹橋更顯蒼老。

   三孔老橋車行道

   宮詹橋較長,從橋頭到橋尾,完整橋身超過四十米,橋面已被水泥石沙鋪平,邊緣位置豎起兩排青石塊作為護欄,用步子粗粗測量,橋面大約五米左右。橋尾有明顯的現(xiàn)代鋪設(shè)馬路和石橋相接的痕跡。

   記者認真查看,橋身為石塊壘成,縫隙處還是能看到明顯石灰,甚至有些位置還有后期被修補的痕跡。橋面和道路融為一體,附近有小轎車和農(nóng)用車停放。顯然,老橋還在被使用。橋頭垂釣村民告訴記者,這座橋橋頭橋尾位置修路時特意鋪設(shè)修補過,為了車行方便。

   而記者聯(lián)系到花溪區(qū)文物管理所,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宮詹橋近幾年并未大修,只是進行橋下清淤,在橋孔堵塞時進行整理過,古橋的整體風(fēng)貌并無太大變化。

   兩塊石碑清代立

   除了橋頭的文物保護單位石碑,要證明宮詹橋的價值,還要看橋尾的兩塊石碑。

   兩塊石碑,邊緣位置被石塊包圍保護,左邊石碑呈方形,也是密密麻麻小字,卻較右邊小字清晰,文尾位置可清晰見到“嘉慶己巳年立”字樣,文中還能辨清“翰林院”“監(jiān)察御史前提督湖南學(xué)政”,從碑文中“造此橋也嘉惠其鄉(xiāng)里并往來過客”、“石欄以便車馬往來并行不悖”(原文為繁體)看出,此為橋重建時的碑記。

   右邊一塊為圓拱門形狀,中間位置從上到下是“宮詹橋”三個大字,三字上又有“億萬斯年”四字,除比較醒目的大字之外,右邊石碑上還有密密麻麻小字,因石碑破裂磨損,難以完全辯明小字所述。文末落款和時間恰在破損位置,記者未能確認。

   “宮詹”建橋狀元銘碑

   橋尾石碑究竟為誰所寫,碑文中反復(fù)提到的“先生”又為誰?宮詹橋的歷史故事又為何?在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吳正光的《貴州古橋的文物價值》一文中提到,花溪宮詹橋,建于康熙五十七年,是清宮詹事、里人周起渭(漁璜)捐廉倡建,貴州歷史上唯一一位武狀元曹維城書寫修建碑記。嘉慶十四年維修,賜進士出身、翰林院檢討、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何學(xué)林撰寫《重葺宮詹橋碑記》。也就說,在如今比較清楚的石碑上,反復(fù)提到的“先生”就是周起渭。

   而在貴陽政務(wù)站上文物古跡上查到的“宮詹橋”簡單描述這么寫道:(宮詹橋)位于貴陽市花溪區(qū)青巖鎮(zhèn)思潛村,橫跨漣江上游,系清初著名詩人周起渭于彌留之際囑其后人在其家鄉(xiāng)修建的一座石橋,因周起渭曾經(jīng)在宮中任過詹事府詹事,故名宮詹橋。

   人人都知“周漁璜”

   “這個橋啊,周漁璜建的咯嘛。”在蒙貢寨,記者采訪幾位村民是否知道宮詹橋的歷史時,盡管具體年限說不上來,但幾乎人人都能脫口而出周漁璜這一姓名。

   一位中年女性村民說,在花溪青巖一帶,只要不是后面搬遷來的,都或多或少聽過周漁璜的大名。

   讓村民們不陌生的周漁璜為何人?據(jù)貴州地方志網(wǎng)網(wǎng)站,周起渭,字漁璜,貴陽青巖騎龍人,清初著名學(xué)者、詩人。曾為詹事府詹事,參予編修《康熙字典》,任纂修官,名列第三。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較高,有《桐埜詩集》流傳,在現(xiàn)在的花溪還有其故居桐埜書院。

   除了詩歌造詣,在花溪的歷史上被銘記的是周漁璜對于地方的文化建設(shè),27歲參加《貴州通志》編撰。而宮詹橋,在附近一帶人看來,也是這位才子為鄉(xiāng)里做出的一大貢獻,是應(yīng)該被記憶的歷史。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