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郭沫若為高灘橋寫過什么 九龍橋為何一條龍嘴緊閉
2015-05-26 
    

   高灘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九龍橋上雕刻有龍頭龍尾的巨石。
 
   上周,重慶晨報《地理發(fā)現》專欄,報道了巴南區(qū)雙勝場的古橋群落,受到讀者朋友的關注與好評。同時,還有許多朋友爆料稱,其實觀賞古橋不必舟車勞頓,在主城區(qū)就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橋景觀。

   本周,記者根據朋友們提供的線索,分別尋訪了位于沙坪壩區(qū)土主鎮(zhèn)的高灘橋和九龍坡區(qū)陶家鎮(zhèn)的九龍橋。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這些古橋不僅僅是建筑奇觀,更體現出古人的智慧與生活藝術。

   高灘橋

   近300歲的古橋還能通汽車

   在土主鎮(zhèn),記者很費了些周折,才找到了已經有近300年歷史的高灘古橋。

   其實,無論在清代、民國還是上世紀末,要找到高灘橋是很容易的,這個位于“渝合道”四塘的古橋,在乾隆、民國和1994年成書的《巴縣志》里都有記載。從土主(四塘)到青木關(五塘)的大路穿過此橋,上世紀末該段古驛道的石板路都還保存完好。近年來,隨著渝遂、外環(huán)高速以及渝西物流基地快速通道網的建成,當年的通衢大道已隱沒在狀如蛛網的鄉(xiāng)村公路中。

   據1994年出版的《巴縣志》記載,高灘橋位于土主鄉(xiāng)四塘村境內,清乾隆《巴縣志》對此橋已有記載,但始建時間不詳。后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為四礅五洞石材拱橋,南北走向,長60米,寬5.25米,高4米,拱高3.2米,每洞跨度為8米。洞頂兩側分別刻有龍頭、龍尾,首朝西(即上游),尾向東,為深園雕。橋面用石板鋪成,兩側均用石柱嵌石板作圍欄,高1米,圍欄的石柱上均刻有石獅,兩側石獅對稱。橋頭有一塊高1.6米、寬0.4米的殘缺石碑,碑文隱約可見:“池曲幾如虹臥影,灘高尚有雁橫空。”碑刻時間不詳。現橋除大部分石刻被毀壞外,橋身、橋面、圍欄保存較完好。

   5月19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四礅五洞石材拱橋依然安靜而優(yōu)雅地橫跨在梁灘河上,文中所說的“殘缺石碑”已不見蹤影。今年64歲的四塘村村民謝純銀(音)告訴記者:原來橋的兩頭是不通公路的,前幾年修公路時,用鋼筋水泥加固了橋礅,再往石板上鋪了瀝青和石子,車也可以通行。謝純銀說,“原來橋頭還有牌坊和大廟子。我當娃兒的時候就喜歡在橋上耍,那個時候橋上的人人馬馬都還是好好的,四條大龍的腦殼和尾巴都還在。后來搞武斗的時候,都遭那些天棒給敲了。”

   他說的人人馬馬,是指橋面兩側護欄的隔柱(又稱望柱)頂部的石刻圓雕裝飾。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這些圓雕裝飾都殘缺不全,但有些還能看到原來的樣子——獅、象、蟾蜍等瑞獸以及壽桃、佛手等寓意吉祥的瓜果,正中的位置是刻的一對菩薩造像,而非縣志所言的“均刻有石獅”;“四條大龍”指的是原來四個橋洞的頂端安放有四個龍頭與龍尾的立體石雕,分別正對著梁灘河的上下游——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寓意,象征“龍吞來水”,以保佑石橋不被洪水破壞。

   說到高灘橋的建橋時間,謝純銀說他也說不清楚,“起碼我爺爺那一輩就有了。”記者后來查閱由王爾鑒主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刊印的《巴縣志》,已經有了“高灘橋,縣北七甲,梁灘河,有碑。”的記載。由此可以推斷,高灘橋已是有近300年歷史的古橋了。謝純銀還說,“這個橋有名得很,解放前郭沫若都來過。”的確,抗戰(zhàn)期間,住在不遠處賴家橋全家院子的郭沫若,曾多次來此尋幽訪古,他在一篇題為《飛雪崖》的文章中寫道:“穿過(土主)場,還得朝西北走去。平坦的石板路,蜿蜒得三四里的光景,便引到一條相當壯麗的高灘橋,所謂高灘橋就是飛雪崖的俗名了。”此文寫于1942年,七十多年的光陰過去了,如今站在高灘橋上,下游不遠處飛雪崖瀑布的轟鳴聲依然清晰可聞。

   九龍橋

   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九龍橋位于陶家鎮(zhèn)友愛村代家灘。據陶家鎮(zhèn)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橋相傳建于明成化年間,是座九個橋墩都雕龍頭龍尾的十孔石板平橋。橋長22米,寬1.2米,高3.2米。

   記者從白彭公路的獨善橋頭下道進入陶家鎮(zhèn),在當地居民的指點下,沿大溪河邊的休閑步道往下游步行約1.5公里,就看到了橫跨在大溪河上的九龍橋。

   正如資料所言,九龍橋是一座九個橋墩都雕有龍頭龍尾的十孔石板平橋。經歷了數百年風雨洗禮與河水沖刷的老石橋,除立體圓雕的龍頭有不同程度的風化,3處橋面的石板開裂后用條石和水泥墩支撐以外,其他部位都完整的保存了當年的格局。9條石龍全由整塊巨石雕鑿而成,正對上游的龍頭為寫實性的立體圓雕,龍尾卻只是在面向下游的條石兩側用淺浮雕刻出了寫意性的線條圖案。仔細觀察,才發(fā)現這9條巨龍不僅僅是橋面的裝飾,更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構件——該橋的面板由兩塊一組的10組長近兩米的巨型條石鋪就,而雕刻有龍頭龍尾的巨石,就像一個H型的卡子,將前后兩組面板牢牢地卡住,將實用與藝術完美的結合。為了消解上游來水對橋墩的沖擊,建橋者還在橋墩上方約一米處,修建了一座低于橋面的攔水壩,水壩呈10個半圓的弧型,與橋孔相對應。站在橋上往下看,凸出的龍頭仿佛在劈波遨游,逆水而上。攔水壩不但形成了一道道潺潺著聲的瀑布景觀,也使上游的水面形成了平緩開闊的湖畔景觀。記者在來路上就看到,有許多野釣愛好者在此垂釣。

   蹊蹺的是,橋上的9個龍頭,大多數都是嘴巴張開的,唯有一條龍嘴緊閉,這是為什么呢?陶家鎮(zhèn)負責旅游工作的黃科介紹,據當地的老人講,九龍橋的捐建者是一個叫黃玉章的舉人,他的8個哥哥都不幸早亡。黃玉章中了舉后,為了紀念他死去的兄長和報答鄉(xiāng)鄰,就個人出資建了這座橋。9條龍代表他們9兄弟,而龍嘴緊閉的那一條就代表他自己喜歡“少說多做”的處事風格。民間傳說的可信度自不可考,然而九龍橋的選址卻是十分講究的——9個橋墩都安放在一片整石灘上。記者在下方的石灘上看到,一處浸在溪水里的石灘,恰如一只巨型的龍爪。

   在陶家鎮(zhèn)境內,有大溪河與磨刀溪河兩條主要河流。據悉,每條溪流上都曾有大大小小上十座古橋。如今大部分古橋都還在使用,有的還改建成了公路橋。重慶晨報記者 李煉 攝影報道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