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橋位于上海市區(qū)蘇州河匯入黃浦江口附近的一座鐵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jié)構鉚接的橋梁,也是當今中國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結(jié)構式橋?,F(xiàn)今的外白渡橋,已經(jīng)是第三代了。2008年4月,外白渡橋除橋墩以外部分被從原處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廠進行大修。2009年3月大橋以原貌回到原地,4月恢復通車。
橋梁結(jié)構
外白渡橋為鋼架結(jié)構下承式橋,有兩孔,全長106.7米,跨度52.16米,南向北單向車行道三根,共寬11.2米,兩側(cè)人行道各寬3.6米,載重為20噸。
2009年4月大修完工后的外白渡橋,鉚釘、油漆等作為外白渡橋的標志部分都被最大限度地“還原”。此外大橋的“城市之光”燈光系統(tǒng)采用全彩LED燈具,不僅可呈現(xiàn)出多種色彩,還大大降低了能耗。
大橋歷史變遷
第一代橋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于1856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它是由供職于怡和洋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洋行的韋韌、霍梅等20人(多為洋行經(jīng)理或鴉片巨販)湊資組起的“蘇州河橋梁公司”(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以橋梁建造為主的公司)投資建造的。橋長137.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只駛過時須起吊。
第二代橋
1876年在威爾斯橋近側(cè)建造了木質(zhì)浮橋,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并在橋頭立銅質(zhì)紀念碑刻字記載(1949年后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 從此,這里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拆除。這也是第二代橋——“外白渡橋”的由來。 后來數(shù)十年,民間口誤,讀音成“外白渡橋”,于是,約定俗成地沿襲下來,再后來,歷史走到今天,這其中的“涵括”早已經(jīng)不止是一座橋的名字。
第三代橋
光緒年間,木橋幾經(jīng)補修,以不能適應交通發(fā)展的需要。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設計施工,并由英國達林頓市克利夫蘭橋梁建筑公司制造鋼件,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國監(jiān)督加工制作。新橋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國艾菲爾鐵塔十一年,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