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通道縣:民族團結橋見證紅軍與侗鄉(xiāng)魚水深情
2015-08-06 
        

        

        (紅六軍團途經(jīng)的石板路)

        

        (老王腳村的民族團結橋)

        

        (時任國家副主席王震給民族團結橋的題詞)

        紅網(wǎng)通道站8月5日訊(通訊員吳三東吳道洲)革命老區(qū)通道侗族自治縣,保存著眾多紅軍長征時的歷史文化遺存。在這些遺存中,老王腳村的民族團結橋,有一段看似直觀,卻令侗民回味無窮的歷史。這座橫亙于渠水河上的石拱橋,見證了紅軍與侗民的魚水深情。8月1日,正值人民解放軍88歲生日。筆者起了個大早,認真查閱通道縣志,采訪3位老王腳村的耄耋老人,靜靜傾聽一個個關于這座橋的感人故事。

        紅軍和侗民住在一起

        1934年9月15日,在中央代表任弼時、軍團長蕭克、政治委員王震等首長率領下的紅軍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一路西征,艱難跋涉,從湘贛蘇區(qū)向紅三軍活動的湘西革命根據(jù)地進軍,從湖南省綏寧縣進入通道縣杉木橋地區(qū),經(jīng)溪口、臨口、下鄉(xiāng)、菁蕪洲,到達老王腳村時已人困馬乏。幾百年來,當?shù)囟泵窬迷獗酥?,不明真相,對紅軍冷漠敵視,當聽到有紅軍入寨時,當?shù)厍鄩涯甓泵袢颗艿缴缴隙惚芷饋?,留在寨中的只有老弱病殘的貧苦村民,村寨里幾乎全部鎖門閉戶,紅軍戰(zhàn)士們只能臨時歇腳于具有侗族特色的鼓樓、涼亭、風雨橋和屋檐下。紅軍首長見此現(xiàn)狀,也并不覺得奇怪,照著紅軍一路上的經(jīng)驗,不論是哪個民族的村民,無論村民開始怎樣的怕紅軍,到了新的村寨,紅軍就挨家挨戶耐心地向留在寨中的村民宣傳紅軍為窮人打土豪分田地、公買公賣的革命道理,熱情宣講紅軍打開地主的糧倉、把糧食財物救濟貧苦村民的善行義舉。

        老王腳村前渠水河湍急的水流攔住紅軍前進的腳步,紅軍便找來樹藤、繩索,留在村寨中的老人小孩幫紅軍找來木排、卸下門板、搬來八仙桌等扎成浮橋渡河。傍晚時分,村寨中一“阿巴”(侗語音,意為阿婆)茅草柵突然失火,并迅速漫延,剛剛渡過河尚未來得及休整的紅軍,又折回村寨向失火處奔去。紅軍們兵分三路,挑水,撲火,搶救民財。經(jīng)過紅軍的奮力搶救,十幾戶侗家茅草屋免遭災害。為了及時將救出的物資歸還給災民,紅軍迅速將搶救出來的財物一一擺放在河邊沙坪上,同時派十余名紅軍上山喚回村民。躲避在山上的村民雖早已望見村里起了大火,但唯恐是官兵故意所為而不敢貿(mào)然下山。然而,久久回蕩在山間的呼喚聲又是那么的堅定和赤誠:老鄉(xiāng)們,快回來吧,我們是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你們不用怕......。

        紅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深深感動了侗民。終于有幾位年富力強的侗家漢子壯著膽子下了山。眼前是一支侗民從未聽過,更未見到過的隊伍,一張張的面容滿是和善,一句句五湖四海的口音聽來那么的親切。受盡兵匪欺凌的侗民,何時享受過如些好的待遇呢!不多會兒,這些先回到寨中的侗家漢子就上山喊回了還在山上躲藏著的村民,紅軍把財物分發(fā)給受災的村民,又給每戶發(fā)了五塊光洋作為救濟。

        災后的侗寨沒有呼天喚地的悲泣,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侗民被紅軍的秋毫不犯,紀律嚴明,和藹可親所感動。十幾戶簡易茅草棚、老舊吊腳樓里住滿了“搶”來的紅軍客人,這些久居深山目不識丁的侗民從紅軍那里聽到了很多革命的故事,依稀懂得窮人們只要團結起來打倒土豪和劣紳就可翻身做主人。年青的侗家漢爭著為紅軍站崗放哨,主動為紅軍當向?qū)?。一位住在侗民陸朝松家的紅軍戰(zhàn)士,不小心打碎了神龕上的一盞油燈,臨走時他把錢幣壓在油燈下。侗民陸秀榮見紅軍為救火而累得精疲力竭,聽紅軍肚子咕嚕咕嚕的在叫,便宰殺了家中一頭兩百多斤準備留到過年的大肥豬犒勞紅軍,可不論好說歹說,紅軍硬是照價付了光洋。

        天邊微微露出魚肚白,紅軍就要出發(fā)了。王震、蕭克、任弼時三位紅軍首長跟侗民說,等到全國解放后,人民政府會幫侗民建個好的家園,為老王腳村修建一座橋的。侗民們自發(fā)的前往河邊歡送紅軍,目送紅軍隊伍前進的背影漸行漸遠,還久久不愿離開,紛紛夸獎“紅軍賴啊1、“紅軍賴?。保ㄙ?,侗語音,好的意思),深信這樣的隊伍將來全國解放后會幫他們修建一座橋的。

        國家副主席王震題詞民族團結橋

        流年似水,電光石火,一晃就到了新中國1989年春。十一年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中華大地,侗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老王腳村這個依山傍水的侗族大村寨,所有進出的物質(zhì)都必須靠肩挑背扛,劃木船渡河,出行極為不便。村寨要修建一座橫亙渠水河通達209國道的石拱橋便成了侗民強烈的愿望。有著集資架橋修路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侗鄉(xiāng)村民,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毗鄰村寨各族同胞的資助下,共同集資到20余萬元。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nèi),建成了橫亙于渠水河上一座長130米,寬4.5米,高15米的石拱大橋。

        大橋修通后,侗民們一直在為取橋名的事爭論個不休。寨子里有一定威望的吳通煥、陸德坤、吳金照便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專門進行商議,擬定四個橋名:念紅橋,民族團結橋,紅軍長征紀念橋,先遣橋。經(jīng)關心老王腳村架橋修路的各族同胞的齊心協(xié)力,并呈報橋名題詞的請示到通道縣政府、懷化市政府、湖南省政府審批,獲到各級政府的審批后,吳通煥、黃?;?、陸友昌三人代表侗鄉(xiāng)村民奔赴北京,輾轉(zhuǎn)找到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的王震同志。說明來意后,王震副主席審閱呈報上來的橋名題詞指示后,稍作回憶隨即說,都過了50多年了,有一個叫老王腳的村幫助紅軍隊伍渡過河的,就用“民族團結橋”為橋名吧,更貼切點,紅軍也是各族同胞嘛,民族就要團結。

        老王腳村的民族團結橋成了紅軍與侗鄉(xiāng)村民魚水深情的見證。本文來源:紅網(wǎng)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