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路南延隧道年底前貫通 已雙向掘進逾3800米
2015-08-07
盡管連日來驟雨不斷,但車流不息的紅旗中路與勝利南路的交叉口南側(cè),正在緊張施工的勝利路南延隧道工程,眼下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記者昨日從煙臺市建管辦獲悉,目前勝利路南延隧道工程雙向掘進已超過3800米,按照目前施工進度,隧道年底前將實現(xiàn)雙線貫通,明年6月有望正式通車。
雨天無礙施工,雙向掘進已逾3800米
在臥龍街道辦夏家村,一條車轍密集的泥土路,正是勝利路南延隧道工程的南口,隧道外長約1200米、寬30米的道路基儲跨黃務水庫段橋梁均已完工,隧道南口,“M”型雙拱形成優(yōu)美的兩道弧線,已經(jīng)勾勒出未來作為南北交通動脈的嶄新勝利路的身姿。
“勝利路南延隧道現(xiàn)在是南北對向掘進,目前已經(jīng)雙向開挖超過3800米。”市住建局建管辦工程科科長袁承興告訴記者,預計隧道今年下半年雙線貫通,2016年上半年將有望正式通車。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水泥拱洞外墻上,限速等指示標牌已安裝完畢。
“我們既要抓質(zhì)量安全,又得確保工期。遇到施工復雜的情況就把速度壓下來。”袁承興介紹,為確保工程質(zhì)量,隧道施工采用“短進尺、強支護、早成環(huán)”的模式,每挖掘0.7米便進行支固,然后再挖掘,如此一段一段循環(huán)推進。
地質(zhì)情況復雜,每日2-3米不斷掘進
“隧道工程分為明洞段和暗洞段,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暗洞段則采用新奧法施工。”負責勝利路南延隧道施工的山東中宏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煙臺分公司副總溫波介紹說,所謂的新奧法施工,就是先打炮眼、裝炸藥,把石頭炸散后,用挖掘機一裝清理出去,然后支上環(huán)型的“工”字鋼,再噴上水泥砂漿,封閉后向前推進。
“勝利路南延隧道經(jīng)行的路段地質(zhì)情況相當復雜,既有最為松軟的5級圍巖,也有3級等普通巖層,對隧道內(nèi)的支固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我干隧道10多年了,勝利路南延隧道應該是我接觸過的最復雜、施工最棘手的工程,幾乎每挖上10多米都會遇到新情況,要隨時針對現(xiàn)場情況組織施工方案,比起這條隧道,黃金頂、魁星樓隧道都算得上‘輕松’。”溫波告訴記者,右線的巖石層在這兒受到擠壓、扭曲,出現(xiàn)巖面斷層以及冒水情況,為安全起見,只能分三步開挖,初期施工24小時不歇息情況下,最快1天也就推進1米。
如今,建設方已經(jīng)突破了最糟糕的巖石層,掘進到普通巖層,施工速度比最初提速不少。“先爆破,再支護,循環(huán)速度是相當快的。每天24小時不停工,流水作業(yè),遇上巖層好的,就不必再支護了,那樣就快了,一天單孔能掘進4-5米?,F(xiàn)在雖然正值汛期,雨水很多,但每天最少也能掘進2-3米。”溫波說。
勝利路未來將成貨真價實“快車道”
在勝利路南延隧道施工項目指揮部,一張勝利路南延平面圖赫然入目。記者看到,勝利路南延(含隧道工程)起點位于港城東大街與勝利南路南延交叉口,與荊山路、峰山路相交后,向北經(jīng)臥龍中路、臥龍北路,穿越塔山,終點位于紅旗中路與勝利路交叉口,工程總造價8.5億元。其中隧道工程全長2830米,為山嶺式東西雙線分離式隧道,采用雙向六車道,單線隧道橫斷面為:0.75米檢修道+0.5米路緣帶+3條3.5米寬車行道+0.5米路緣帶+1.0米檢修道=13.25米。
“隧道內(nèi)設計時速為50公里/小時,出于安全考慮,將來‘煙臺第一隧’通車后,運輸危險化學品的機動車將限行。”工程技術指導史大孔告訴記者。“勝利路原車行道規(guī)劃寬度為21米,勝利路南延道路拓寬為30米,且全部為快車道。”此外,在勝利路南延的規(guī)劃中,建成后的路邊還增加了不少休息座椅、果皮箱、公交站亭、公話亭等配套設施,方便市民未來的出行和休憩。
新動脈貫穿南北破除交通瓶頸
城市一路向南,一直是煙臺中心區(qū)不斷“擴容”的夢想所在。檢閱城市中心區(qū)路網(wǎng),從東西向的南大街、北馬路、紅旗路、港城大街,到南北向的機場路、化工路、解放路、通世路,一條條貫通城市的交通大動脈,對于城市向縱深拓寬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2000年以前,煙臺中心城區(qū)始終局限在自然山體與海岸線之間長約20余公里的狹長地帶,城市發(fā)展空間備受拘束。塔山隧道的竣工啟用,第一次拉近了中心城市與南部的距離。
勝利南路南延,承載的恰恰是煙臺腹地不斷增容的夢想,嶄新的勝利路將成為繼通世南路、青年南路后又一條舉足輕重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勝利南路南延工程貫通塔山后,將連接港城東大街,不僅大大縮短六區(qū)間的空間和時間距離,也會緩解中心城區(qū)的交通壓力,為中心城區(qū)南拓打開了通道。談及勝利南路南延對于城市發(fā)展的意義,袁承興表示,近幾年多條隧道的建成,使芝罘區(qū)老城和南部之間交通更加便捷,為老城與新城的互動、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融合、城市發(fā)展時空的拓展,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