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橋免費后通行車增六成通行效率提高一倍
2016-03-17
大橋第一天免費,工作人員疏導車輛。本報記者周青先攝
齊魯晚報記者劉飛躍實習生謝麗坤
車輛增六成通行效率提高一倍
3月16日0時起,濟南黃河大橋、建邦黃河大橋和濟陽黃河大橋對魯A車輛實施免費通行。早上9點,記者在濟南黃河大橋看到,已有不少車輛在排隊等待通過收費站。由于是免費首日,不少車主并不是很熟悉通行規(guī)則,現(xiàn)場有不少交警和志愿者在疏導過往的車輛。
“之前收費的時候,一輛車順利通過收費站,大約需要5-8秒。”收費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jīng)記者測算,車輛免費通過收費站,用時需要3秒左右。減慢速度勻速通過,甚至都不需要停車。
收費人員稱,目前濟南黃河大橋收費站對于魯A牌照小客車免費主要靠人工識別,“因為除原有免費系統(tǒng)中已有的車輛外,魯A牌照小型車輛還包括一些小貨車,牌照也是藍色,因此靠拍照很難識別。”
同樣,在濟南建邦黃河大橋,記者看到,免費車輛進入預先設定的車道后,收費站電腦上會顯示“免費”、“魯A車”字樣。工作人員按下按鈕后,搖桿自動升起,免費車輛馬上就能通過。
記者注意到,大橋免費通行后,快的時候一輛車三四秒鐘就能通過,一般情況通行時間為5-8秒,一分鐘可通過8-10輛車。工作人員說,比收費時車輛通行效率提升了一半多。
雖然收費站閘口很少有長時間的空閑,由于引導有序,三座黃河大橋基本未出現(xiàn)壓車現(xiàn)象。山東建邦控股集團副總裁張偉介紹,16日0-9時,通過大橋收費站的車輛為3200余輛,比往日同期的2000輛增加了六成,這與大橋免費以及通行效率提升都有關系。
雖然沒有詳細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濟南黃河大橋和濟陽黃河大橋相關人員表示,在免費通行首日,大橋車流量都增了不少,通行效率也有所提高。
貨車免費過橋問題要論證
3月16日,濟南、建邦以及濟陽三座黃河大橋對濟南牌照小汽車正式免費,讓來往黃河兩岸的市民拍手叫好。但仍有不少市民對小貨車不在免費之列不理解。16日上午10時,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在視察濟南黃河大橋時稱,在保證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大橋要科學檢測和論證貨車免費的問題,同時做好大橋的加固維修工作。
16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已免費的濟南黃河大橋。由于濟南牌照小汽車免費通行,黃河大橋行車效率明顯提高,基本沒有出現(xiàn)擁堵情況?,F(xiàn)場二十多位交通志愿者正在維持秩序,讓濟南牌照小汽車進入免費行車通道。
或許是免費首日,也可能是羨慕濟南牌照小汽車免費,個別貨車司機表示不理解,甚至出現(xiàn)了跟收費員討價還價的情況。這一幕被正在視察的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看見了。
濟南黃河大橋管理處陪同人員解釋,每年管理處都會委托機構對大橋進行檢測,主要擔心免費后大貨車對大橋橋體帶來損害,“大貨車突然啟動和剎車可能會超過橋面的承載力”。
對此,王文濤表示,在保證黃河大橋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大橋檢測要更加科學,多聽聽專家的意見,除此之外就是采取一些加固維修措施。
而在視察濟陽黃河大橋時,王文濤也表示,濟南小車免費通行黃河橋是第一步,之后會繼續(xù)研判再決定第二步,免費通行黃河橋是老百姓所想所盼。
由小清河時代邁入黃河時代
王文濤在詢問黃河大橋免費通行情況時說,免費通行剛開始市民還要適應,以后會逐步成為常態(tài)。“濟南小車免費通行后,對北跨和攜河發(fā)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標志著濟南從小清河時代邁入黃河時代。”
“黃河是濟南北跨的第一大障礙,黃河大橋本來就不多,還收費,嚴重制約了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制約著濟南北跨。黃河大橋的免費對濟南的北跨,對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整個城市建設毫無疑問都是非常重要的,很有意義。”省政協(xié)常委、山東建筑大學教授鄧相超說。
據(jù)悉,濟南已建成通車的黃河公路大橋共有6座,分別為濟南黃河大橋、京臺高速黃河大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平陰黃河大橋、濟南建邦黃河大橋。
據(jù)記者了解,雖然暫時只有其中三座大橋對濟南牌照小客車免費,但所有大橋都免費已并非不可能。“目前在建的濟齊大橋和濟陽大橋,建成后都有望實現(xiàn)免費通行。其他正在收費的大橋流量將會下降,造成收費減少,屆時政府或將和產權單位進行協(xié)商,收回大橋。”濟南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黃河兩岸的產業(yè)將會進行重新規(guī)劃和布局,大量的產業(yè)和物流企業(yè)會布局在黃河以北地區(qū),到時候來回黃河兩岸的人會越來越多。”濟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院長葛金田教授分析。
免費過黃河是攜河發(fā)展、北跨發(fā)展的起步,將來能推動黃河兩岸經(jīng)濟的交流,加速黃河北地區(qū)崛起步伐。今后隨著攜河發(fā)展戰(zhàn)略的持續(xù)深入推進,黃河將變?yōu)闈鲜械膬群?,兩岸將迎來攜手并進的發(fā)展時代。本文來源:大眾網(wǎng)-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