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記者眼中的60年:有關(guān)路的快樂和自豪
2015-05-11 
   亞心網(wǎng)訊(記者任江)在路上,是新聞記者最常見的狀態(tài)。從1996年踏進(jìn)新疆經(jīng)濟(jì)報社那時起,奔波在路上便成為我工作的一部分。19年間,我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新聞題材,走過各種各樣的路。路就是和新聞緊緊連在一起的,尤其當(dāng)我開始成為一名交通口的記者后,逐漸從新疆道路上的行人轉(zhuǎn)變成路的觀察者、報道者,路就有了和以往不同的意義。

   剛做記者不久,我跟著自治區(qū)道路運輸管理局的同志坐汽車去阿克蘇地區(qū)開現(xiàn)場會。當(dāng)時,許多路段都在修路,車不是走坑坑洼洼的老路,就是走便道。我坐在車后排,不斷被顛起來,頭幾乎撞到車頂,又被“扔”回去,“砸”在座椅上。走了兩天,人就像一顆石頭被甩來甩去整整兩天,即使系上安全帶也只是稍微好一點。

   這只是開始,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在南北疆各地跑,真切地感受著新疆各種各樣的路。搓板路,車走上去劇烈而短促地顛簸,人在車?yán)锵?ldquo;打擺子”一樣哆嗦著;礦區(qū)路,最窄的地方剛剛夠一輛車通過,車輪軋著砂石路的邊緣,再往外就是幾十米深的懸崖,坐在車?yán)锊桓彝嚧巴饪矗槐愕?,路上的浮土有幾十厘米厚,車沖進(jìn)去,激起漫天塵土,車后就是一條滾滾“黃龍”,塵土撲在車窗上,像水一樣流下來,即使車窗密閉性再好,土腥味也會嗆得人直咳嗽;冬季的路,來往的車在路上碾出兩條車轍,車轍兩邊是高高的積雪,車轍之間是高出車轍的“雪梁子”,行車就是“循規(guī)蹈矩”,不能越雷池半步;還有那些根本就不是路的路,比如沙漠里的路,小心翼翼地軋著以前的車轍走,稍不留意,車就陷在沙堆里。

   那時候,走在路上,顛在車?yán)?,總想著能走上好路,但究竟什么是好路也沒個標(biāo)準(zhǔn)。1998年8月,吐魯番—烏魯木齊—大黃山高等級公路通車,是當(dāng)時新疆最高等級的道路,也是新疆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的大事。一家電臺的報道讓我記憶猶新:開車走在吐烏大高等級公路上,時速到了100公里,仍很平穩(wěn),在車?yán)锖人?,杯子不磕牙?br />
   如今,因為道路的變化而發(fā)生的改變在160多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大地上比比皆是。民豐縣處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以前是和田地區(qū)最偏遠(yuǎn)、最末端、最落后的縣,沙漠公路的開通,讓這里從和田地區(qū)的最末端變成最前沿,發(fā)展一日千里。在民豐縣安迪爾鄉(xiāng)有個叫亞瓦通古孜的村子,從前,這里處在沙漠腹地,根本沒有路,交通工具只有駱駝和毛驢,騎毛驢、騎駱駝走一個星期才能到民豐縣城,絕大多數(shù)村民一輩子都沒到過民豐縣城。后來沙漠公路從距離亞瓦通古孜村十幾公里的地方穿過,但是仍沒有路通到亞瓦通古孜村,這里依然貧困落后,直到20世紀(jì)末,村民們種地還沒有用化肥、地膜。2008年,我再路過這里的時候,當(dāng)?shù)厝蓑湴恋亟榻B,亞瓦通古孜村已經(jīng)是“沙漠第一村”了——靠種植甜瓜等經(jīng)濟(jì)作物,村民人均收入達(dá)到7000多元。一條路改變了亞瓦通古孜村的命運。

   新疆道路的變化令人欣喜,尤其是近年來的變化更令人驕傲。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的近5年,是新疆交通運輸投資規(guī)模最大、增長最快、社會效益最好、管理服務(wù)水平顯著提升的時期。到2014年年底,新疆高速公路通車?yán)锍桃盐痪游鞑康谌?、全國第十二位。而全疆公路總里程更是達(dá)到17萬公里,相當(dāng)于繞地球赤道4圈還多。每到下半年,都是我們這些交通口記者最忙的時候,天山南北各條道路通車的消息不斷傳來,所有的記者都是“忙并快樂著”。

   新疆的道路還在延伸,我們還在路上。不同的是,現(xiàn)在在路上再不是旅途的勞累,而是感受路的快樂和自豪。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